《一國雙城》預告片 "One Nation, Two Cities" trailer

Saturday, July 18, 2009

陳惜姿:望你有條康莊路

轉載自陳惜姿早幾年發表在《壹周刊》關於張緯晴的文章


望你有條康莊路

十一歲的張緯晴,贏得烏克蘭霍洛維茲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十五歲以下組別冠軍,連同三項特別大獎,技驚四座。這不但是她的勝利,也是張家的勝利。為了督促女兒練琴,張太破釜沉舟,一年前決定讓丈夫結束茶餐廳生意,朝十晚十一的陪女兒練琴。自己則替學生補習,負責全家開支。她從不跟女兒說比賽是「志在參與」,因她真心想她贏。既然女兒承受得來,她要求就更高。因她一家在金融風暴受過苦,建基於運氣的財富驟然蒸發,他們成了驚弓之鳥。他們要女兒有才能、有名氣,有無人拿得走的財富,將來可以教琴為生,再也不怕風吹雨打。在這母親節,張太特別開心。她為女兒鋪的路,愈見康莊。張緯晴(Rachel)個子很小,雖然她已唸六年級,但外表看來她只像小三學生。在瑪利諾修院小學,她是全級最矮的,而且特別文靜。同學打籃球,她只有看的份兒。媽媽不讓她碰,怕弄傷手指,影響彈琴。在陸運會,她跑尾二。去郊外的機會,是零。她全部的時間,幾乎都用來練琴和讀書,由小一至小六,她都名列前茅,「全能學生」、「傑出學生」的獎項,拿過不少。

犧牲Rachel贏了冠軍,阿姨請她到她最喜歡的太平館吃飯。面前是美味的瑞士雞翼,她卻吃不下,她胃裡都是胃氣,嘰哩咕嚕的,無法吃得下東西。兩年來,每逢有大比賽,她便緊張得胃病發作。為了準備這次比賽,一年來她埋頭苦練,每天三時放學後,爸爸立即送她到演藝學院,練至晚上九至十時,晚飯也在演藝吃。家裡沒有三角琴,媽媽又要給人補習,所以要老遠跑到灣仔。回家已是十一時,她沖過涼才開始做功課,往往半夜一時才睡,從小到大,她都睡得特別少。星期日沒假期,早上十時練至晚上十一時半,直至保安來趕。爸爸張嘉麟分秒陪伴着她,用錄音機錄下鋼琴老師黃懿倫上堂說過的話,三、四小時的課堂,他消化了,做好筆記,再與女兒溫習,儼如一個助教。她僅有的娛樂,就是「在演藝行吓,去飯堂食吓嘢」。若她在家練琴,全家不會開電視,等她練完才看看新聞。全家上一次看電影,已是聖誕的《哈利波特》。「兩年前佢問過我點解佢唔可以去玩,妹妹可以,我同佢講,你要練琴就要犧牲。我哋亦營造一個無乜娛樂嘅氣氛。又諗啲畫面鼓勵佢,成日講:嘩,你第日贏咗就點點點啦,啲人又點拍手,講到好開心咁。「因為佢得,所以我真係想佢贏,佢從無令我失望過。由細到大佢都贏,佢亦好享受勝利時的掌聲和肯定,對自己要求很高。」Rachel由四歲半開始參加比賽,只輸過一次,那次校際音樂節她三甲不入,傷心得不得了,一味哭。回到家裡,消沉了幾天,直到下一場比賽拿到好成績,她才開懷過來。記者覺得,這份求勝的壓力實在太大,畢竟她只是一個小學生。「佢做得到,點解我唔要求呢?我嘅期望好合理呀!若佢係可以彈琴嘅,我就要求佢彈好啲。「好多人估我要求好高,個女想迎合我。但如果我係咁嘅人,阿妹應該係第二個Rachel啦!冇喎。阿妹根本做唔到,我唔會逼佢。」

失去九八年金融風暴來襲時,張太一家本來住又一村兩層獨立屋。樓市大瀉,不但樓要賣,用十二萬買回來的三角琴也要以賤價四萬元賣出。當工人搬走那個琴時,爸爸、媽媽和Rachel都哭了。自此,張宅再也不一樣,Rachel也變成另一個人。張氏夫婦九一年開始搞時裝生意,工廠在大角咀,四間門市在銅鑼灣和佐敦,有三十多個伙記。單是銅鑼灣金堡商場(金百利前身)月租就要十一萬。由於唸耀中幼稚園的Rachel到過同學家玩,回家曾對父母說自己也想住有幾層的大屋。九七年他們以近八百萬買了又一村獨立屋,那是三十年舊樓,只能做一半按揭,他們把畢生積蓄放進去,還以七十萬裝修,準備住到拆樓為止。怎知,樓市翌年就崩圍,他們又有其他物業,即時欠債纍纍。「嗰時一瞓醒就要諗去邊搵錢填氹,所以好驚瞓醒。」Rachel那時只有六、七歲,一向說話不多的她突然懂性起來,常常叫父母不要亂花錢,妹妹在「玩具反斗城」嚷着要買東西,也給她阻止。結束時裝生意後,張爸爸以僅餘積蓄在紅磡開茶餐廳,入息大不如前。他們知道女兒彈琴有天分,但每月學琴要三千五百元,他們漸漸負擔不來,打算等女兒考過八級便放棄了,那是兩年前。當時我們訪問了Rachel,並給她介紹演藝學院的黃懿倫老師,二人一拍即合,黃更應承免費教她。今次女兒得獎,張太最感激的就是她。兩年前的張太還是涕淚漣漣的,今日吐氣揚眉,破涕為笑。「我哋係失去咗好多財富,但有Rachel乜都補償番。如果無金融風暴,爸爸點肯放棄工作,陪佢練琴?Rachel亦唔會有今日。所以話,我哋任何嘢都冇失去過。」

天資望着細女,張太笑說她是「正常」的,而Rachel則乖得有點「不正常」。Rachel只有三個月大時,會緊緊盯着一卷包禮物的花紙,達一小時之久。可見她專注力驚人。還在母親懷裡時,父親就給她聽音樂。出世以後,聽《兒童的卡拉揚》。十一個月大,聽到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會拍手掌。還未學琴,祖母就送了個直身琴給她。四歲開始學琴,上了幾堂課,老師就發現她有perfect pitch,即聽到一個音,便知那是鋼琴哪個鍵。音樂以外,學業同樣出色。張太承認,她十分緊張女兒成績。甚至到臨睡前,母女二人仍會臥在床上預測明日測驗的題目,應該怎答。Rachel可以在測驗後,把全份測驗卷背出來,逐條問她答案。臨近比賽這半年,鋼琴老師勸Rachel不要拿一百分了,拿八十五分就夠。但Rachel也做不到,寧可溫習至深夜,也要拿滿分。為了與女兒溫書,張太已鑽研了瑪利諾各科目的內容,於是九七年開始替其他瑪利諾生補習,而品學兼優的Rachel更成了她的生招牌。去年,她見丈夫的茶餐廳生意,工作時間長但每月賺不夠一萬元,甚不划算,不如專心栽培女兒。「我叫佢放開尊嚴,一家人唔好計較邊個賺錢,佢對音樂認識較多,可以幫個女,呢啲嘢我做唔到。」他們現時住在喇沙利道,距離瑪利諾不遠,方便學生上堂。月租萬二,還有菲傭和一家四口開支,都由張太一力承擔。

恩師的話Rachel由參加香港的校際音樂節,一躍而上國際比賽舞台,全憑黃懿倫。「我從沒有咁細嘅學生去咁大嘅比賽,但如果佢要成為出色演奏家,佢就要練成咁。」她說,一般青少年比賽都只須彈很簡單的曲目,但烏克蘭這大賽不同,要求很高,在這年紀組別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比賽。Rachel歷戰三回合奪魁,歐洲很多經理人紛紛想捧她為小神童,在歐洲巡迴表演,全給黃懿倫謝絕。「她現時最需要繼續學習。」記者始終覺得,小女孩壓力太大。「壓力當然有,逢做嘢都要有壓力,一個人先可以成材。Rachel好堅強,不怕困難,集中力好強,上三、四小時堂,不肯休息。比賽回來後,我叫佢休息四日,佢偷偷地又練。如果唔係佢自己鍾意,佢唔會練成咁。」張太請黃懿倫吃晚飯,Rachel靜靜地坐在她身旁。「她說話不多,用音樂表達自己。她很有想像力,傷感的,她領略到;兒童的快樂,她又有。在鋼琴上,她好像另一個人。」她唯一不足,是運動太少,「太細粒」,手又細,力度不夠。「做演奏家,最緊要是定力,身體好重要,不能太弱。」

虧欠還在住又一村大屋時,Rachel開生日會,兩夫婦用三千元請來小丑表演,小丑「嘭」一聲變了隻兔仔出來,嚇得只有一歲多的妹妹哇哇大哭。這次生日會後,他們經濟漸漸步入困境,翌年到妹妹生日,大屋已賣掉了,她還天真的說:「我生日會唔要小丑來!」爸媽聽了,百感交集。訪問時,七歲的緯倩一直在玩,跟姐姐相反,她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小孩。「佢噚晚突然喊,話我哋錫家姐唔錫佢,又話媽咪同家姐搲背脊都搲耐啲。」張太承認,她特別疼錫大女。有食物,首先想到給大女吃。家姐要練琴,妹妹就不能看《帝女花》。在瑪利諾唸小二,人人只懂她是張緯晴的妹妹,但她甚至連鋼琴都沒正式學過。「佢三、四歲,係我哋最困難的時候,所以沒正式跟老師學。錯過了年齡,她以後的興趣就不大。」每次她見家姐有掌聲,又會拿出琴書練習,但三秒之後便分心。明顯比家姐「大隻」的緯倩一直蹦蹦跳,一會問我們吃菠蘿包嗎?一會又給記者弄襟章。還跟爸爸雙手合十說些自創語言,常想引人注意。父母卻在一邊發愁。「我哋好內疚,她沒家姐幸福。家姐條路好平坦,好保險,以佢嘅名氣,教琴都搵到食,有畢生嘅財富,唔會有餓死嘅危機。阿妺仲要好辛苦。」記者狐疑,一個只有七歲的女孩,讀這麼好的小學,上一次考試全班第三,還有什麼好憂慮呢?「我哋曾失去好多嘢,徬徨無助嘅感覺好可怕。我唔想佢辛苦,想佢早啲搵到條路。最好有一技之長,錢係唔穩陣嘅嘢,有錢時會忘記追求實際財富。有日你冇錢,你就乜都冇。」

孤獨看Rachel比賽的錄影帶,她坐在鋼琴旁邊,變了另一個人。身體與雙臂擺動的姿態,技巧之純熟,像個少女。但她一站起來,觀眾拍爛手掌,方發現她只是個小孩。她拖着媽媽的手時,看起來就更小,說話一句起兩句止。「我成日諗升上中一我啲琴會退步晒。」她望着媽媽憂慮地說。學業與鋼琴,她選後者。「我(中五後)點都入演藝㗎啦!」她的童年,注定孤獨。同學的偶像是TwinsBoy'z,她的偶像是鋼琴演奏家魯賓斯坦和Glenn Gould。初中女生心愛的Yes Station,她也跟媽媽去過一兩次,但只買了個筆袋。偶像閃咭和一切有偶像模樣的物品,她都不喜歡。「我唔覺得佢哋靚,識呢啲嘢冇乜好處。」由於巴哈與長平公主溝通不來,她與同學很少傾偈,小息便看看同學打籃球。不能打波她不覺慘,「我都唔鍾意打」。她與同班同學不太老友,反而喜歡來她家補習的同學。她主領家裡的圖書角,又製作有關圖書角的報紙。她看完一本課外書,會出一些關於這書的題目,引起別人閱讀的興趣。她寫的英文,十分漂亮。她的外表太稚嫩,內心又太早熟。到這一刻,她才真正像個十一歲的人。

後記訪問時,我問了張太一個頗愚蠢的問題:如果你只有一個女,你會選大女還是二女?一個活得那麼艱難,一個遊戲人間。作為母親,誰不想兒女快快樂樂?她說,她不會選,兩個都是自己女兒,兩個都喜歡。做阿媽的,「佢生成係咁就係咁」。虛榮?「絕對有。」她承認,「誰不想兒女有掌聲?」我回到家裡,看見自己一歲大的兒子拿着國產木琴亂打亂拍,咧嘴傻笑。腦裡反覆想着她一句話:既然個女承受得來,為何不要求高一點?應怎樣做母親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