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雙城》預告片 "One Nation, Two Cities" trailer

Friday, July 10, 2009

《歌舞升平》:深入香港社会底层 - 深圳商报

《歌舞升平》:深入香港社会底层

■杨 青

如果说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让人看到了普通香港人温馨而温情的生活,香港导演张经纬上周在深圳圆筒艺术空间带来的《歌舞升平》显然走得更远,他瞄准的是香港的底层,展示的是接受“综援”的穷人的生活,真实之外还有些刺人。

香港有700万人,其中125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样的比例很让人吃惊。导演张经纬透露,自己拍这部纪录片的野心很大,想揭开整个香港贫穷者的历史和他们的心理历程。

比起《天水围的日与夜》只有吃饭和睡觉的平淡来,《歌舞升平》作为纪录片反倒要活色生香得多。它选取的是五户接受“综援”的人家在过年前后的生活状态,时间相对集中,主人公的故事和讲述倒是意外地精彩。

过年,是中国传统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而张经纬采访的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不喜欢过年。因为穷。

孩子吸毒死了,母亲不去领尸,她面对镜头像是质问,又是自言自语:领回来做什么?领尸还得两千块。结果孩子被火化,骨灰撒进大海。她说自己的父亲也吸鸦片,是因为有钱才吸。她的孩子吸毒是因为穷,越穷越吸,越吸越穷。

一个父母离异的女孩子回忆自己的童年因为穷而偷东西,从铅笔偷起,一直偷到巧克力。

一个母亲怎么对自己孩子的死漠不关心?一个孩子怎能对自己灰色的童年毫不在意?贫穷可以拿走亲情甚至尊严。

有人说,卓别林把喜剧推向了近乎悲惨和苦难的边缘。也可以说,卓别林在悲惨和苦难的边缘发现了喜剧。

在张经纬的镜头下,惊天动地的苦难在那些过来人的嘴中像吃饭喝茶一样,寻常得不能再寻常,有的甚至引发观众哄堂大笑。但笑后有苦涩的滋味泛上来,挥之不去。

透过张经纬的镜头,我们知道香港政府的“综援”工作一直在进行着。从住宿条件来说,从鲤鱼门的木屋到天水围的公屋。房子越盖越好,天水围还有小花园。镜头中的一对老夫妻,每日拿70元救济,有屋住,够吃饭,但不够抽烟喝酒,感觉很满意。但是那个父母离异的女孩子认为爸爸的暴躁是因为政府拆迁木屋,拆掉了他的铺头,让他失去了生活的倚仗。

张经纬说,自己不喜欢有人一直唱好,不管经济好不好,过年一定会放烟花,但是看烟花的人不一定很快乐。在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妻子和女儿守着电视看香港的烟花,女儿随着烟花的绽放发出惊喜的轻呼。而80多岁的老人步履蹒跚地穿过一条长长的过道,挪到楼道的窗前,透过护栏看天空上耀眼的烟花。镜头外的我们都知道,他们也是香港人,但是香港那些漂亮的烟花却跟他们的生活关联不大。

这部片子里还提示了两个问题:一是香港和内地割不断的关系,二是香港的经济转型对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影响。很多情景真实得有些残酷,但多一些《歌舞升平》式的片子,也许会让人更全面地了解香港。现在深圳赴港的便利,也让深圳人能更深入地了解香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不一样的香港,也许是《歌舞升平》带给深圳影像工作者最直接的启示。


原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