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雙城》預告片 "One Nation, Two Cities" trailer

Saturday, January 31, 2009

《音樂人生》拍攝現場照片







《屏富徑》拍攝現場

《屏富徑》將在2009年中香港電台《街頭風景》系列中播出

準備拍攝巴基斯坦人Jimmy在泡功夫茶





在準備Steadicam
攝影李植熹

Friday, January 30, 2009

《音樂人生》入選 云之南纪录影像展 2009 春分

《音樂人生》入選 雲之南紀錄片影展2009春分(09年3月21-27日) 特別展影單元
http://www.yunfest.org/yunfest09/special/13.htm

放映詳情
日期:2009年3月23日
時間:上午10:45
地點:云南省图书馆(1厅)

Thursday, January 29, 2009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結果,而在於不斷追尋意義的過程-《音樂人生》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結果,而在於不斷追尋意義的過程-《音樂人生》
Amy Chien

轉載自Amy Chien facebook note


看完本片後,一直想寫些什麼,卻被腦海紛雜的思緒給干擾,遲遲無法動筆。倒不是因為片子本身難懂,而是它讓我回憶起自己大學剛畢業時,在工作時深感迷惘痛苦的歲月。因為急著想要做些什麼,又不知道要做什麼,總覺得不趕快做會來不及,那種焦慮的感覺令我暈眩。那時我無法認同生活週遭的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人生真的就只有工作賺錢?賺錢享樂這麼單純嗎?是不是應該要有些更深刻的東西?生命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這些問題著實讓我痛苦了好一陣子。

套用海德格的哲學概念,那是我陷入「本真性」的思考結構中,透過自我對於具體生命經驗的反省與檢視,正面思索「存在」的意義,直接感受生命沉重的部分,坦白說那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人類大部分的時候不過是傳遞訊息,不被事物絆住,也從未留意事情的真正意義,過著一種「非本真」的生活。就像在新聞上看到死亡或戰爭的消息,未必會把這件事轉化在我們自身上或是親身經驗到它,畢竟生命是痛苦不堪的,因而生命內在存在著讓事情好過一點的一種傾向。

而黃家正才這麼年幼便開始意識到它並試圖追尋生命的意義,我相信這對一個青少年而言似乎過於沉重,如此早熟聰慧的心靈要如何與週遭同齡的人(甚至是所謂的大人)描述與溝通,於是透過影片的呈現,我們清楚地發現他的落寞與孤單,那種無人理解的寂寞,卻還是非常努力地想傳達並啟發大家對音樂的熱誠的認真態度。導演刻意捕捉他那格格不入的身影,對照一大群人歡樂輕盈的模樣。我覺得在影片的處理上,導演的確敏銳地掌握到黃家正的獨特性,尤其在影片中好幾處可以發現那種「差異」的對比,沒有價值判斷,一切讓觀眾自己評判。而整部影片在導演巧妙的安排下,藉由黃家正在捷克鋼琴表演的片段,突顯出宛如起、承、轉、合般的四個樂章,而影片最後則是在眾人的掌聲中閉幕。

我尤其喜歡黃家正在影片中傳達的一個理念—「演奏時要超越輸贏的概念,盡心盡力地演奏至完美,當演奏者全心全意地對待音樂、沉醉其中,音樂自然會回報給演奏者無法言喻的美妙滋味,那是任何獎盃、榮耀都比擬不上的!」不要為了比賽、為了贏得勝利才演奏,而是要努力將音樂的表現達到最完美的境界,那才應該是對待音樂的態度。

雖然人類是不可能實現「完美」的,那是「神」的領域,但人能做的不就是努力追求完美嗎?就像生命的意義對我而言,從來不在於某種結果,而是透過積極主動的追尋過程,它的意義自然會彰顯出來。如果把人生當作音樂的演奏,那不僅僅是唯一也是最後一次的演奏,自然要盡心盡力地追求完美,超越所謂勝負的結果,在追尋完美的過程中,生命(音樂)自然會回饋無與倫比的美好與幸福。

坦白說我對古典樂並不了解,雖然寫論文的時候喜歡聽鋼琴演奏,尤其是顧爾德彈奏的郭德堡變奏曲,不知道為什麼雖然只是單純的鋼琴聲,卻有如此豐富、多層次的變奏,讓人百聽不厭,每一次聆聽就多一次不同的體會,這是我覺得古典樂的迷人之處。

而觀看《音樂人生》並不需要我對古典樂有深厚的認識,片子雖然是記錄主角黃家正追尋音樂意義的過程,看完後卻讓我重新檢視自己對於人生意義的追求。這是一部反映作為人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歷程中努力追尋生命意義的紀錄片,非常精采,也值得推薦!

Saturday, January 17, 2009

川菜传奇

川菜对味道孜孜不倦追求所产生的极致效果堪称一个传奇


 【《财经网》专稿/特约作者 刘晋锋】成都没有多少老字号。在川外花开遍地的餐馆如“海底捞”之类,都“不敢”回到成都开店;中国最著名的川菜馆“俏江南”以“川菜回家”的姿态在成都开业,却至今门可罗雀。有人开着奔驰宝马不远万里去寻觅一个传说中很味美的路边摊,是成都人见怪不怪的事情。在四川,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两位菜做得很好的成员,这成为川菜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即便是很牛的川菜大师,也会像文学创作者那样到民间采风。

坐车绕成都走一圈,你会惊叹,这个城市竟然能容纳如此之多的大小餐馆!而椒红色是四川餐馆最多使用的装饰色彩。四川有近两千年的辛辣传统,距今1600多年晋朝的《华阳国志》中就记载了蜀人“尚滋味,好辛香”。其实,辛味调料指的是花椒、姜和茱萸。明末以后,辛味调料在饮食中出现的频率逐渐走低,到清末基本上只有四川一带偏爱。至16世纪下半叶,中国商人才从海外带回来辣椒。辣椒最早传入浙江,接着在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形成几大辣食中心。直到1794年,四川才第一次出现有关辣椒的记载。影响未来的创举是让辣椒“遭遇”花椒——从此,辣椒顺风顺水地在清末成为川菜中的主要佐料,而“麻辣”也成为了人们对川菜的刻板印象。

然而,对于那些真正精通川菜烹饪的厨师而言,最不能接受的评价就是:“川菜油呼呼,辣呼呼,黑呼呼,马马虎虎。”尤其今天正到了川菜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国各地都兴起吃川菜的风潮。川菜之所以具有很强的侵略性,是因为川菜口味适应面广,无论高档还是低端,川菜全能覆盖。川菜至少有3000多个菜品,24个基本味型,“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而人们印象最深的“麻辣味”在川菜的3000多个菜品里,实际上还不到四分之一。

川菜的历史在17世纪出现断裂,明末的农民战争严重破坏了四川的经济民生,张献忠的屠城让成都人“百不余一”,川菜文化随之受到重创。

川菜现在能够在中国饮食大宴上名列四大菜系之一有赖于蓝光鉴。蓝光鉴先生是现代川菜的开山鼻祖,1912年携兄弟创办“荣乐园”,以南北烹饪高手之艺融会于川味,将天下名菜以川味出之,承办宴席无数,在当年的官僚军阀之间游刃有余,曾经为四川督军熊克武作庆功祝寿大宴,开百余桌鱼翅席。

而在川人心目中,赋予川菜文人气质的人则是黄敬临。如今,常常被拿出来证明川菜并非一味求辣的菜品是“开水白菜”。这道清淡的菜是由川菜史上被称为“独孤求败”的黄敬临所创。

黄敬临出生名门,黄家选媳必求精于烹饪。黄敬临的母亲就是凭借仅咸菜就能制出300余种的惊世之才嫁入黄家的。黄敬临善诗文,工书法,酷爱古董字画、山水园林,曾先后做过三个县的县长,最终皆挂官而去。五十七岁时,老先生决定开店卖菜为生,为自家餐馆取名“姑姑筵”,意在表明自己开店不过是玩玩而已,实际上却是务求每一款菜品精益求精。姑姑筵每天只做四桌,必须提前五天预订。成都凡是有头有脸的人,都以在姑姑筵请客或者被请为荣。

姑姑筵没有菜谱,全赖黄敬临根据包席客人的情况量身安排,有许多都是他兴之所至的新创。姑姑筵很少有靠原料珍稀名贵取胜的菜肴,黄老先生的菜,大多是极普通、极常见的食材,而同样的食材往往经他调理而变得灵气四溢,即便有法可循也难以做到那般滋味生动。可是,世间还是流传着对川菜的贬低,笑它只会麻辣,粗俗土气。黄敬临针对这种说法,特意开创出“开水白菜”这道神品。



开水白菜

今年,我在中法交流的餐桌上吃到了这道以古法炮制出来的“开水白菜”,每位面前一小碗,明亮的汤中飘着一朵柔嫩的白菜心,一粒鲜红的枸杞点缀在旁,可说是极简的美学。四川文人石光华在《我的川菜生活》一书中对开水白菜的做法有记载:“岁末秋至,地上开始打霜以后,选一窝刚卷紧心子的白菜,一定要当天离土地;经霜后,白菜才有回甜,不过夜,白菜才算清嫩;去掉外面至少两层,只留心子里叶白茎嫩、拳头大小的一棵,先在调好的汤里把菜根部分浸泡一下,让外面的菜茎软化,然后轻轻剥开四五片,根部不能断开,如睡莲初开,平放于网漏之上,再用细细的银针,在菜心上反复深刺,使白菜从内到外充满肉眼难见到气孔;要做出堪称神品的开水白菜,最关键的是能否调出一锅好汤,这汤要仙香无比,又要色泽清亮,不见一点油荤,入了眼中,犹如一碗开水。然后用大勺将温烫的上汤,反复浇淋到白菜上,直到最外一层菜茎,用手一触,完全熟软,便可把白菜放进盆,缓缓舀入热汤。这样做出的,才能叫真正的开水白菜。”传说中的味道自然在现实中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石光华叹到:“现在没有人能达到那个境界。”

石光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位诗人,他喜欢从文化的角度来谈论川菜:“四川人对味道丰富性的追求,还有对味道奇妙变化的追求,我认为是上升到了哲学的境界。例如鱼香味是无鱼而有鱼味,从无中生有;鸡豆花不是豆花,它是用鸡脯肉和蛋清加清汤做成,吃起来已经没有鸡肉的味道,把有化为无。这是川菜对味道孜孜不倦追求所产生的极致效果,它已经和中国文化的本源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令人叫屈的是,直到现在人们依然忽视:除了麻辣,川菜还有酸辣、香辣、干辣、呛辣、胡辣……变化非常之多,能够把辣味细分到如此程度是其他菜系所没有的。更不可思议的是,“开水白菜”如今已成国内大小餐馆必备的菜品,尽管没有多少人意识到它是川菜,也没有多少厨师或者食客会去深究它的做法与文化蕴藉——如今,“开水白菜”竟变成一道极为庸常的菜品。不知我们这日益浮躁的社会何时才能还复对于食物的细致与精心。■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屏富徑》劇照

香港電台紀錄片系列《街頭風景》之《屏富徑》劇照








《歌舞昇平》電影播放及分享會@ 理工大學雪櫃展

《歌舞昇平》電影播放及分享會@ 理工大學雪櫃展

日期: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4:30-下午7:00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GH201
主辦機構:關注綜援檢討聯盟, CNEX

費用全免,為方便統籌,敬請先留座說明需要座位數目。辦法可在此留言,或電郵tetralee@hotmail.com(李先生)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