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港影像记录双城志”继7月初首次活动后,本周六下午将在圆筒艺术空间再次举行。引人注目的是,主办方邀请了香港蛰伏多时的著名导演单慧珠到场,并将放映其新作《情常在——俞丽拿》。行前本报独家专访单慧珠,叙谈其职业生涯的点点滴滴。 “人道导演”的传奇人生 单慧珠的人生故事极富传奇色彩。他于1951年出生于上海,1960年赴港定居的单慧珠在成年后成为开创港台戏剧黄金时代的一员。1982年单慧珠凭《风车里的小孩》获美国国际康复电影节奖及纽约电影电视节银奖;1984年单慧珠拍摄的《狮子山下》系列单元剧中的《天生你才》被誉为“表现人类互助互爱崇高精神”的佳作,曾获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银奖、第二十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银奖、第十六届国际复康联会电影节戏剧组亚军。单慧珠因而赢得“人道导演”称号。 作为港台最有名导演之一的单慧珠也是香港著名的新浪潮导演之一,凭着清新写实的《忌廉沟鲜奶》、《爱情麦芽糖》及《但愿人长久》等电影瞩目影坛。她是刘德华出道时慧眼识英才的伯乐,定下刘德华担纲《江湖再见》男主角;1988年单慧珠开拍电影《但愿人长久》,主角江华获第九届电影金像奖“最有前途新人奖”。 1996年单慧珠全家移民夏威夷,淡出香江。直到2000年回港拍摄十辑人物剧集《情常在》。因工作压力太大,患上严重忧郁症。《情常在》首播时大获好评,显示出单慧珠风采依旧。而《情常在——俞丽拿》竟成她在已完成的四辑剧集中唯一自己完成剪片的“孤品”。也因此单慧珠深圳之行备受关注。 最有成就感的作品: 《情常在——俞丽拿》 文化广场:能透露一点移民夏威夷之后的生活状况吗? 单慧珠:在夏威夷四年,什么都做过,包括义工、老师、善终服务等等。不管有没有工作,不管身在何处,最起码我还有一个完整的家,所有东西都只是过眼云烟,和生死比起来,挫折也不过如此。 其实人到了最后就会回到最初的位置。做义工的时候,照顾过一个100多岁的老头。老头平时不说话,只是每时每刻盯着门窗看,等待儿女来探望。儿女没来,老头就一直不说话。唯有当我扶他起身时不小心踩到脚,老头才猛然会冒出一句粗口。每次听他说粗口,我就大笑。那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最可贵的一面。 文化广场:是什么促使你下决心回香港? 单慧珠: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亚视的《寻找他乡的故事》,边看边觉得可惜:年轻人到底阅历有限,未曾深情已停步。像我这样在他乡漂泊,又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那种百感交集、离乡背井的感触一定会更加深刻。即刻动身往温哥华、三藩市跑了一趟,收集资料回到香港推销自己。 文化广场:“无线”向你敞开大门,但要求这辑人物纪录片起码要有十集,现在想来是否小看了这压力? 单慧珠:当时回归心切,就夸下海口答应了。确实有点不自量力,我没有拍纪录片的经验,又追求完美、追求与众不同,但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文化广场:十集的片子您全程制作完成的只一部,就是讲述俞丽拿的《梁祝协奏曲》。 单慧珠:这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作品。 “6个子女是我人生最大的平衡” 文化广场:因为压力过大患上抑郁症,是否使你陷入人生低谷?复原的动力来自何方? 单慧珠:我将我的身体想象成自己的6个子女:大儿子就是我的脑袋,他懂得人情世故,帮助我去考虑所有的事情;大女儿是我的心灵,她最单纯,帮助我作出判断和分析;二儿子是我的脊椎,支撑着我整个身体;二女儿是我的感官,靠她感受这个世界;三儿子是我的四肢,他外向、简单,勤劳单纯地完成每一件事;小女儿就是我身上所有我不了解的器官,我会慢慢地去了解她。这就是我所谓的“平衡”,一样的道理。喜怒哀乐,把自己的喜和乐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就足够了,怒和哀就藏心里吧,即使你说出来,别人也不会明白。 文化广场:听说您以前为了工作可以三天三夜不回家? 单慧珠:我就是一个勤奋的人,但再勤奋,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文化广场:关于未来,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单慧珠:追求与平衡。没有满足、不断追求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人生,但人生过程中,平衡又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人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再完美的躯壳最后也只是一个臭皮囊。单纯的生活,安静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文化广场:能否向读者介绍一下您的近况? 单慧珠:现在在中文大学和演艺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但正职与方向仍然是戏剧和纪录片。有缺导演的地方,我可以顶上,目前我就是个监制。 |
"The cinema is a window into our dreams and through which it is easier to recognize ourselves" - by Abbas Kiarostami
《一國雙城》預告片 "One Nation, Two Cities" trailer
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深港影像紀錄雙城誌 第二次聚會 關於單彗珠導演專訪
Labels:
Shenzhen 深圳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