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雙城》預告片 "One Nation, Two Cities" trailer

Friday, December 23, 2011

《一國雙城》海報

2011年12月16日香港文匯報評論《一國雙城》 - 一種濃烈的懷舊和淡淡的苦澀



一國雙城,當代的圍城 (2011年12月16日香港文匯報評論《一國雙城》)

文匯報 C03 | 副刊聲光 | 新片速遞 | By 梁小島 2011-12-16

一國雙城,當代的圍城

張經緯的最新紀錄片《一國雙城》,本月初連續在AMC放映5場。該電影曾於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上首次亮相,之後又經過導演的反復修改。影片講述一位來自福建的單親媽媽,家人大多數移民香港,自己則因為內地的「遺子政策」,而一直無法取得在香港的永久居住權。30多年來,她不得不忍受著每三個月辦理出入境手續的行政繁瑣以及往來上千公里的奔波,更重要的是,因為無法在香港工作,只能依靠領取在香港出生的兒子的綜援(政府為低收入人士或家庭提供的救助金),進而失去很多普通人生活中的尊嚴和權利。

 張經緯拍紀錄片的初衷,與很多導演都不太一樣。故事的好壞才是判斷一個題材的關鍵,除此以外的社會責任,比如為弱勢群體發聲、呼籲對底層人士的關注等等,都只是電影誕生之後,產生社會影響的事情。有意思的是,有關香港新移民的故事,許鞍華導演曾接連拍過《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天水圍的夜與霧》,而張經緯就是後一部影片的編劇。輪到自己親自拍,劇情片的激烈衝突被另外一種濃烈的懷舊和淡淡的苦澀所取代。電影開頭,有關香港民間團體為港人子女爭取居留權的各種抗議,不過是一種社會環境式的補充,而單親媽媽和兒子面臨的生活緊張,也因小孩子的童言無忌而消解。最值得一提的是電影裡的音樂,由張經緯的日本太太所作,輕快的小提琴旋律,讓人想起北野武《菊次郎的夏天》中的溫暖底色。

 雖然影片取景福建,看上去,似乎南方人的認同度會更高,但其實北方地區對香港的想像,可以內地的流行歌手艾敬的成名單曲《我的1997》作為代表。張經緯對這位單親母親在老家的細節描繪之深、之細,從老家的祖屋,再到她一起成長的玩伴,讓人看到了是一位或幾位女人的成長。對香港的向往,如同少女對美好愛情的渴望,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角色的轉變,美麗的羽毛被剝落得越來越稀少。片中女主角的中學同學,嫁入豪門,過著籠中金絲雀的生活,說了一句:「把自己過好就是最好的。」好像獨立意識很強,實際則是另一種隱忍的極致。

 張導演一直擔心南北方文化的接受問題,我覺得大可不必,片中的婚姻問題,放在任何一個大城市都有類似的際遇。 文:梁小島

Thursday, November 17, 2011

一條只有一分鐘短片的開始

一個愉快的中午,幾位朋友拔刀相助,帶我去看場景、找靈感,準備一條只有一分鐘的短片。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1

《一國雙城》11年12月上旬上映優先場

《一國雙城》將於12月8日及10日限量在金鐘AMC上映五場優先場

歡迎網上訂票:
http://www.amccinemas.com.hk/list_detail.php?lang=c&movie_id=5644

宏觀故事背景,專注人物角度,切勿錯過!


Thursday, November 3, 2011





真实传媒邀请纪录片导演张经纬交流其新片《一国双城》

2011-10-19 14:24:46 来源:真实传媒 作者:任银澜


  真实传媒有限公司在本周一(2011.10.17)邀请到香港纪录片导演张经纬和大家面对面交流其新片《一国双城》。
张导在香港出生,年轻时,学习大提琴。之后到美国的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修读音乐硕士课程,最后主修电影制作、副修哲学毕业。其执导的纪录长片《音乐人生》荣获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最佳音效、最佳剪辑奖、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新晋导演奖。此次讲座他将为大家带来新作品《一国双城》,回到弱势族群,由他们自己发声,主角映雪没有《音乐人生》KJ的张杨,不过人生曲折不遑多让。她居住福建,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因为70年代的“遗子政策”,举家移民香港后独留下她自己。她自小持双程证不间断奔波两地,以为回归有转机,但居港权争了十年仍无望。为了一家人整整齐齐,她生活从不安稳,婚姻破裂收场,竟还为前夫生了个女儿。

无论从片名还是影片的前半段,都让人误以为是围绕政治制度而展开,然而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回归,关于幸福,关于人性欲望的影片,电影的下半部就是这样凑出女性和家庭的主题,而导演更尝试把这主题置入历史脉络当中。村里的长老在片首说过映雪父辈的往事,后来也谈起自己的父辈来——抗日、内战,父辈中一些去了南洋,一些留下来,就此诀别,那位长老在临近片尾解释“遗子政策”的奥妙:只有逼每家人留下一口,到了香港的才会继续接济大陆的人。像映雪那样的普通人却仍努力地抓住任何机会,抓出一个家来,还有小英和王老师,这些普通人都在“遗子政策”、“改革开放”、“香港回归”和“人大释法”构成的历史和社会的湍流里挣扎,尝试找一个落脚点。大家对电影中一些政策背景并不太了解,但不影响对影片人物的探讨,这些普通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世界,同时挣扎于内心,他们倦倦不休,会不会忘记追求的初衷?导演在放映后提到拍摄缘由,他只是想呈现那些时代与个人,不判对错,可能会让一些人不舒服,但这就是现实。

Friday, August 12, 2011

The 3rd Ms Gojo's Class Violin Concert


The 3rd Ms Gojo's Class Violin Concert
Date and Time: Aug 12, 2011 at 1930
Place: Y Theater, Chai Wan, Hong Kong

《墨綠嫣紅》獲選義大利的 SEDICICOR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參賽


《墨綠嫣紅》從4,404部報名作品中獲選義大利的 SEDICICOR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參賽。
http://www.sedicicorto.it/en08index.php

《墨綠嫣紅》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nEsxNRdNhc

String Trio in E major Opus 81 - composed by Calvin Leung

Enjoy:

http://www.youtube.com/user/hidemigojo#p/a/u/1/nCf6da_xDOA

The Birds are Singing and Dancing on the Tree - composed by Michael Chung

Enjoy!

http://www.youtube.com/user/hidemigojo#p/a/u/0/W15SuGUb1uQ

郑明勋:我为音乐服务

郑明勋:我为音乐服务

2011-08-12 11:15 作者:石鸣 (微博对话) 编辑:康晰 阅读 (10) 评论 (0)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
http://www.lifeweek.com.cn/2011/0812/34513.shtml

核心提示:今年4月初,郑明勋指挥的韩国首尔爱乐乐团与古典唱片公司DG国际签订了一份长期合约,到2015年为止,DG将以每年两张唱片的速度,为首尔爱乐出版10张唱片。业内,DG公司以与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等欧洲主流交响乐团密切合作而著称,此前,它从未与一个亚洲的古典音乐乐团签过此种性质的出版合约。

郑明勋
“实话说,亚洲好的交响乐团并不多,唯一拥有国际水准交响乐团的国家是日本。”郑明勋说,“而能够录音的机会则更稀少。”
首尔爱乐能够获得DG认可,无疑要归功于郑明勋。他被看做小泽征尔之后一代亚裔指挥家的代表。今年8月,首尔乐团在DG的第一张专辑出版,曲目正是郑明勋一向擅长的德彪西的《大海》,拉威尔的《圆舞曲》、《鹅妈妈》。这几个曲目在去年郑明勋带领首尔爱乐在欧洲巡演时,得到《柏林日报》等当地媒体的评价是,“声音层次透明,韵律精微”,“童话般精巧”,“被声音的回响震惊”。
郑明勋长年旅居欧洲,8、20、30这三个数字,是他对自己人生的简要概括。出生在韩国首尔,8岁时举家迁往美国,一住20年,在美国获得了完整的音乐教育,并开始了职业的指挥生涯。在三十而立时,为了兼顾事业与家庭,在巴黎定居,迄今30年。最近几年则因首尔爱乐的缘故,在法国和韩国之间来回跑。
他的声名主要建立在欧洲的古典音乐圈中,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他与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生前过从甚密,被认为是梅西安作品最权威的诠释者。而他的指挥风格被认为是意大利指挥家朱利尼的传人。2005年,当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斯卡拉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一职后继无人时,意大利媒体曾纷纷猜测郑明勋是否会出任,理由是:“他简直就是朱利尼再世。”
然而,“我从未想过自己不是韩国人”。说一口流利英语的郑明勋在专访中对本刊记者笑道。他说,成名后他总是想返回故土。1997年,他组织了亚洲爱乐乐团,成员都是亚裔,平时供职于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伦敦交响乐团、柏林爱乐等西方知名交响乐团。每年8月初,在欧美古典音乐季之外,这些音乐家们返回亚洲,在郑明勋的指挥下合作一场音乐会,迄今已经15年。2001到2010年,他在任法国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之余,担任东京爱乐的特邀艺术顾问一职长达10年。
三联生活周刊:你7岁第一次公开演出便是和首尔爱乐同台,2005年开始出任该乐团总监,40年的音乐历程恰好又回到了你出发的地方,你对此的感受是什么?
郑明勋:亚洲有很多优秀的个人音乐家,但是亚洲的交响乐团普遍缺乏好的指挥。如果我们能有更多好的指挥,将会出现许多水平比现在好得多的乐团。我们一直在寻找有潜力的年轻的优秀指挥,指挥既和才能有关,也和年纪有关。现在人们都称我为“大师”,但是年轻人不可能成为“大师”,你需要时间的积淀。
我在首尔爱乐,主要工作是为乐团备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举办音乐会与之相比反倒在其次了。事实上,今天的交响乐团已经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总监”了,每个人都想在最有名的乐团里现身一下,短时间内名声大震。一个交响乐团中,最重要的合作无疑是音乐家和指挥之间的合作,但是在今天,这种合作越来越少了,指挥们都变得像客座指挥。我则希望能够在我的乐团上花更多的时间,和我的音乐家们更深入地互动和交流。

郑明勋与韩国首尔爱乐乐团
三联生活周刊:许多西方评论家说你指挥的声音特质是“像空气一样轻灵”,你自己偏好什么样的声音?
郑明勋:我喜欢的声音是非常温暖的、充满人性的声音,我不喜欢强力迫使出来的声音。我不喜欢交响乐团仅仅以“力量”来演奏,我也不喜欢轻飘飘的声音。那种充满自然感情的人声我想是大多数音乐家都致力追求的。
因此有人会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质去界定一个交响乐团,比如“德国式的声音”、“法国式的声音”,不是不可以这么说,但这种思维有危险之处。因为音乐是世界共享的,伟大的音乐尤其如此。我们所有人都在为作曲家服务,而每一个作曲家都有其独特的人格和音响特点。我不希望我指挥出来的所有作曲家的声音都是“轻灵的”、“法国式的”。
而我同时也要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声音特点,都是其文化造就成的,不仅仅和音乐创作相关。听法国和意大利音乐,你就会知道,他们的声音和他们吃什么有关,和他们怎么说话有关,和他们的知识有关。音乐反映了整个生活,德国、奥地利……也都是如此。
三联生活周刊:考虑到你早年曾和朱利尼共事的经历,可以说你最开始的指挥风格是意大利式的吗?
郑明勋:我非常被朱利尼吸引,不过我们之间并不能称共事。我那时才是一名洛杉矶爱乐的助理指挥,在那里待了3年,因此我得以有很多机会近距离观察他,聆听他的许多排练和音乐会。这段经历毫无疑问是无价的。然而,朱利尼从来没给我上过所谓的“课”,我们之间也不存在师徒关系,事实上,我和朱利尼甚至从未谈论过音乐。
形成某种指挥风格和方式并不是要坐在教室里授课,也没有必要固定跟着某一位老师学习。指挥和其他许多事情不同,并不只关乎音乐,它关系到一个人整体意义上的全部生活经验,以及他如何将这些经验整合起来。这中间没有程式,因此你需要去听许多不同的指挥家如何处理,在我看来,专门跟随其中某一位反而是危险的。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朱利尼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郑明勋:最重要的影响,我想是他真正接近了声音。对于一个交响乐团而言,声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朱利尼向我表明了,一个指挥应该能迅速地从一个乐团身上激发出他自己想要的声音。
其次,是他的人格魅力。我刚开始转学指挥的时候,这件事对我来说太复杂了,非常不自然,因为你是台上所有音乐家中唯一不发出声音的那一个人。你既不演奏,也不歌唱,只在那里挥手,而交响乐谱本身又是那么复杂。而朱利尼,他把这一切都变得非常简洁。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一个指挥家以一种如此简单和纯粹的方式工作。他别的什么因素都不添加,只有音乐。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纯粹的音乐家。他的世界无关商业,无关政治,只有他对音乐和音乐家的爱和尊重。我们都为作曲家服务,而他是一个真正的服务者。
在我看来,唯一能称得上比朱利尼伟大的人是作曲家梅西安。朱利尼是一个牧师,而梅西安是一个圣徒,因此你能够先后得益于一位牧师和一位圣徒,这并不坏。

郑明勋与韩国首尔爱乐乐团在DG发行最新唱片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钢琴成绩当年也非常出色,为什么会放弃钢琴转学指挥?
郑明勋:问得好。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我犹豫了很多年,大概花了10年才最终做出这个决定。因为,一开始,其实我并不太喜欢指挥,你知道,它太复杂,细处问题太多。但是作为一个钢琴家,无论达到多么伟大的造诣,你都无法在钢琴上演奏马勒和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不能在钢琴上重现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这种伟大到不可思议的曲目太多太多,都是钢琴无法完成的。音乐史上的天才作曲家有多少?至少100位。而交响乐团本身又是一件独特的乐器,上百位音乐家,演奏各种不同的乐器,汇集出一种独特的人类创造出的音响。因此我说,音乐是必须被演奏出来的。人们问,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为什么要演奏莫扎特、演奏贝多芬?因为他们的音乐是最好的。过去1000年中,你再找不出第二个莫扎特和贝多芬。
三联生活周刊:你以善于诠释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音乐著称,指挥他们的作品大概也有上百次了,你如何一直保持你的指挥新鲜感?
郑明勋:是的,我指挥过上百次了,不过那还算不上多。测试一个作品是否真正伟大就是你是否真的从不对其感到厌倦,以及你是否总觉得你还能做得更好。
因此我一直在学习。这次在国家大剧院我们演奏了马勒和贝多芬,这两位作曲家的作品可以说贯穿了我的音乐生涯,我对他们学无止境,因为他们比我伟大太多,我无论如何钻研也不可能将其穷尽。当我看着谱子的时候,我想象着这些声音,在指挥时我试图让乐队的演奏效果接近我心目中的想象。这种心智练习要耗费许多个小时。有时候我在钢琴上弹奏一下,但是更多时候,我只是看着谱子。而许多时候,我已经对这些伟大作品的乐谱如此熟悉,以至于我不用再看,我只在我的心里演奏着音乐。
而我也几乎是一个除了音乐之外对生活中的事情一窍不通的人。我知道怎么用信用卡付酒店账单,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花钱。一年两次,我需要给我的太太买礼物,我非常想悄悄买好,给她一个惊喜,可是事到临头,却发现我居然不知道怎么买到我想要的东西。我太太为我打理好了一切,过去25年,我从未买过衣服,我甚至都不知道我穿的是什么,每天我把她叠好放在那里的衣服穿上身而已。从这一点上说,我太太帮助我能够集中注意力,从而我最终选择了以指挥为业。
三联生活周刊:在西方,古典音乐在年轻观众群中的衰落近年来一直是一个热议话题,你对此怎么看?
郑明勋:在亚洲,古典音乐受众的年龄很多都在30岁以下,而在西方,许多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个区别的确是非常明显。
欧洲和北美拥有许多水平非常高超的交响乐团——美国所有大的交响乐团,柏林爱乐和维也纳爱乐……但是,它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再希望能做得更好。它们仅仅希望自己的水准不要下降,继续保持,而它们的发展问题不仅在观众、资金,还在于体系本身。无论如何,它们不可能做得更好,这也许是因为它们已经相当出色了。
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我记得大概20年前,我在报纸上读到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被任命为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新闻,他在采访中说:“我希望我不会把这个乐团带领得更糟糕。”这是说没有希望让乐团更好吗?那你为什么要接受这个工作呢?那就应该做客座总监。对我来说,音乐总监的职位就意味着要把乐团变得更好。如果什么时候停滞了,我的兴趣就会减少。我喜欢成为一件正在不断向前进的事情的一部分,我不喜欢停滞。■
供图/韩国首尔爱乐乐团

Thursday, July 14, 2011

《墨綠嫣紅》入圍日本札幌短片節(國際競賽組)

《墨綠嫣紅》入圍日本札幌短片節(國際競賽組)


《墨綠嫣紅》預告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nEsxNRdNhc

Thursday, January 20, 2011

招募短片演員

憑《音樂人生》獲得金像獎最佳新晉導演張經緯繼《墨綠嫣紅》後,將拍攝另一劇情短片,並於農曆新年後開拍,現正公開招募演員,所需角色如下:

女主角:角色年齡25﹣35歲,患上絕症的年青媽媽,樣貌娟好,願意剃光頭髮。

如有興趣,請將個人資料,包括姓名,年齡,身高體重及聯絡電話,連同三張近照(証件相,半身,全身)電郵至annaslwong@gmail.com報名,標題請註明「劇情短片演員招募」,適合者將有專人通知試鏡。閣下所提供的資料只用作是次演員招募之用。

(請有心人代轉發,讓更多人知道這項招募。感謝。)

Saturday, January 8, 2011

《墨綠嫣紅》 吸毒的年青人也是受害者 - (10年12月27日 May & Stanley)

《墨綠嫣紅》百老匯電影中心訂票網頁:
http://www3.cinema.com.hk/revamp/html/list_detail.php?lang=c&movie_id=5003